【聯合晚報/文/上下游記者汪文豪】
|
石梯坪水梯田溼地復育區。(圖/林務局提供) |
|
台11線是一條台灣最接近太平洋的公路,目光所及,伴隨的是碧綠青山與碧海藍天,隨著道路蜿蜒,交互映入眼簾。
只是定眼一看,許多雜草叢生的荒廢梯田,盡是焦黑枯槁,留下被除草劑肆虐的痕跡。
水田消失,不但改變了昆蟲與小動物棲息的環境,也間接使邦查互助合作的「米粑流」傳統精神面臨傳承危機,因應水梯田種植所衍生的各式慶典文化,也面臨流失。
住在港口部落的升火工作室執行長舒米‧如妮,想藉由水梯田復耕,一點一滴找回部落流失的互助精神,也重現蟲蛙和鳴的景象。歷史上,花蓮民宿阿美族自稱Pangcah(音譯:邦查);港口部落的邦查可說是甚早開始接觸水稻耕種的原住民,時間可追溯至清代。
在台11線還只是鋪著泥土與碎石的產業道路時,隨處可見倚著海岸山脈的丘陵地,被開闢為連畦的水梯田面向太平洋。
三年前舒米‧如妮因緣際會認識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,花蓮泛舟也因而展開漫長的「花蓮豐濱港口水梯田溼地生態三生產業生根計畫」。
從修復水圳,活化休耕、廢耕田,栽種海稻米與特色植物,到推動溼地裝置藝術等一連串歷程,打造石梯坪成為海岸公路上具有邦查特色的「濕樂園」。
與山海對話 藝術讓休耕活起來
|
港口部落藝術家達耐達立夫的漂流木作品《重現豐收》。(攝影/上下游記者汪文豪) |
|
石梯坪水梯田復耕的規模近六公頃,花蓮溯溪稻榖產量約每公頃3000公斤,相較於前期一分地的試作增加了三倍之多。海浪與稻浪為石梯坪交織出海稻米的音符,水梯田則是邦查藝術家與素人創作者的舞台,讓石梯坪成為台11線上的「濕樂園」。
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說,隨著石梯坪水梯田的生態與景觀逐漸被尋回,天生帶有創作基因的部落年輕藝術家認真思索,如何讓藝術結合濕地,花蓮旅遊打造出東海岸特有的新文化地景,因此「米粑流濕地裝置藝術季」應孕而生。
為重現兒時記憶裡老鷹倏忽下降水田抓蛇的「鷹姿」,港口部落藝術創作者嘎令‧里外以桂竹為素材,花了四天在水梯田裡編出裝置藝術作品《鷹影》。
日本的裝置藝術家播本貴(Harimoto Takashi)則選在靠近海岸山脈邊可瞭望石梯坪水梯田的平台,以竹、籐與棕櫚樹為素材,創作《米塔 Mita》。花蓮租車Mita結合米塔與sas(客廳),與天地溝通、與山海對話,打造出部落生活歡樂的舞台。
海稻米 種出Q黏與濃濃香氣
|
左:海稻米。右:用海稻米做成的飛魚飯。(攝影/上下游記者汪文豪) |
|
睽違二十多年,港口部落水梯田首次復耕所選用的稻米品種,是由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的香米「台稉4 號」。這是國內著名的芋香米「益全香米 (台農71號)」與「新香米 (桃園3號)」的親本來源之一,具有穀粒飽滿、植株較矮、口感Q黏與香氣濃郁的特色,成為「海稻米」的首選品種。
有機咖啡、花草茶、農夫廚房
|
左:升火工作室執行長舒米‧如妮是石梯坪復育推手。 右:港口部落文創商品。(攝影/上下游記者汪文豪) |
|
目前觀光團到石梯坪的旅遊模式,是一輛輛遊覽車將遊客載到風景區休息與用餐。但推動水梯田復育與裝置藝術的升火工作室舒米‧如妮,花蓮賞鯨希望讓外地朋友以「慢活」體驗真正的石梯坪之美與生活,所以規劃出Mimaan(瀰漫)咖啡藝遊空間與米粑流農夫市集。
Mimaan(瀰漫)咖啡藝遊空間是部落手工藝與文創作品展示空間。花蓮租車與輪繖草共生的「大葉田香」則是部落傳統香料植物,原本用來摻入糯米酒中幫助發酵與增添香氣,現在開發成花草茶,預計明年上市。
|
舒米茶結合炭焙的海稻米與日曬大葉田香。(攝影/上下游記者汪文豪) |
|
遊客在Mimaan(瀰漫)咖啡藝遊空間,可以緩慢地啜一口有機咖啡,悠閒地欣賞窗外水梯田的風情,選購海稻米、花草茶與手工藝品。
若要真正體驗港口部落邦查的日常美食,舒米‧如妮在台11 線64公里處也規劃了「米粑流農夫市集」。慕谷慕魚與一般農夫市集不同,米粑流農夫市集每周六、日由農夫帶著從大自然現採的野菜及潮間帶採集的藻類、貝類與鮮魚,任君選購,市集旁還設有農夫廚房,由大廚當場料理,體驗由太平洋孕育的美食文化。
從海稻米、濕樂園、Mimaan(瀰漫)到米粑流,石梯坪的三生農業,述說的是一個山海之間人們追尋心靈的劇情,一個返璞歸真的故事,值得用多吃一口飯、用緩慢旅行的方式,細細品嘗。
留言列表